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遂川网

x
温馨提示

本插件主要是实现一些右键的相关控制功能,您可以自己编写提示内容,也可以设置不提示

我知道了

热图推荐

[图文遂川] 遂川县燕山书院

[复制链接]

2019-2-10 16:55:00 828 0

编辑-如花 发表于 2019-2-10 16:55:00 |阅读模式

编辑-如花 楼主

2019-2-10 16:55:00

遂川古称龙泉,自古境内就有序庠与学宫,民间有塾馆、义学与书院 ,可谓“序庠相望,弦诵相闻”。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先后建有书院40余所,其中宋代6所、明代2所、清代32所。位于堆子前镇鄢背村井下组的燕山书院,集塾院为一体,是遂川县现留有原体实物的古代书院,距今已有200多年,保存之好全国罕见。《吉安地区志》中记载:燕山书院是江西乃至全国家族私塾建筑文化的典范。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黄氏祖先黄由相的三个儿子义方、义言、义齐共同出资在其父购置的宝地——鄢溪,修建燕山书院和正亮堂大屋,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竣工,历时十三年,正亮堂大梁上刻有“嘉庆十一年丙寅”字样为证。据传,黄由相祖籍湖南桂东,起初是一名木材店长工,后成为木材商人,并逐渐积累了殷实财富。他在一次贩运木材生意中来到堆前,看中了鄢溪这块风水宝地,然后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让当地的邱家把鄢溪这块地卖给了他,此后黄氏家族落地发家。关于书院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书院刚建成时便有燕子衔泥在此筑巢而取名;另一种说法是源于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名句,建书院寄望黄氏后人能够育子力读登科及第,且书院创办人有“义方”名字,便取“燕山书院”为名,彰显了黄氏先人重视读书,对后裔光宗耀祖的殷切愿望。

  燕山书院目前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2平方米,主建筑高9米。现保存建筑对今人研究探寻清中晚期的建筑结构、古代书院教育模式、绘画工艺和油画久保存工艺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书院建筑大气,结构独特。书院由内外两院组成,外院包括前院门、棂星池、院坪、马厩;内院则以天井为中心,环绕着它布置的是前厅、下房、左右厢房、讲学堂、文昌阁及辅房等,组成“四水归堂”四合院式建筑。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道转回廊,柱梁纵横,气势非凡。屋面为假歇山式青瓦盖顶。院楼彩绘画达百幅之多,栩栩如生,雕梁画栋、狮啸鹤舞、凤龙翥腾,大门门廊到两侧回廊及文昌阁内开花板上,刻画着明理求学,修身立业的彩色人物故事,现仍有鲤鱼跃龙门、伯乐识马、脱袍封爵等绘画,历经200多年依然清晰如新,色彩艳丽,令人称奇。文昌阁房屋顶脊中间安放着一个“三戟杈”,寓意“仕途坦荡,平步青云,连升三级”,屋顶四角分别为龙尾波浪图腾,寓意“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二是创新设计分班制教育。书楼大门两侧回廊上分别隔出规则的四个小房间,从回廊前后的楼梯可以登上书院二楼,又可进入二楼的若干个小房间。这种错落有致设计精巧的布局,是为了便于在书院实行分班制教育,这与同一时期其他书院的学生齐聚课堂听先生讲学的教育方式迥然不同。《鄢溪黄氏序略》记载:“书院分级施教,从启蒙教育到国学、太学,先后培养也进士、举人、秀才数十名,我族许多俊秀才逸之士多出其间”。燕山书院实行从启蒙教育到县学教育一贯制,说明当年燕山书院的教育已经具备相当于如今小学到高中的办学水平。据黄氏后人介绍,燕山书院学生最多时达300人,就读的多是黄氏家族男丁后裔及亲戚家子弟,并一律免除学费,如考上秀才还有二十担的稻谷相赠。燕山书院自创办至1905年取消科举,由于其合理的管理和教学体制,富足的经济支撑和良好的社会名望,一直长盛不衰,并培养出许多名留青史的人才。现在能够考证的从燕山书院走出去的,有广西太平知府黄存铨、安徽(今江西)婺源巡检黄仁波、奉直大夫黄存缨和黄常棠等秀才。三是教学理念先进。在燕山书院正楼的背面,清晰可见“终身乐境”四个行书大字,意指燕山书院是个让人终身受益的地方。书院二进主楼左右两边小门上方分别写有“文行”“忠信”四个大字,意思突出,意义深刻,充分体现了孔子“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四个理念作为教育学生的主旨。

  燕山书院在社会的变革中,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它先由书院转承为国民小学,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浪潮中因是当地铸锅厂而幸运地避免了被拆毁的命运,后来划为乡镇企业的一部分资产。据统计,江西省现保存下来的书院约有50所,孑遗的燕山书院成为遂川县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书院,显得弥足珍贵。2006年11月27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燕山书院及与书院同期兴建的黄氏家族大院“井下围屋” 一起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对燕山书院进行了修复。

  在燕山书院西部500米处,就是黄氏家族大院“井下围屋”,也叫正亮堂客家大屋。大屋选址考究,布局合理,设计独特。据《黄氏族谱》记载,黄氏祖先遵循风水学中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的思想,黄氏大屋建在这块风水宝地,体现了风水学天人合一,布局上因势就形的特点,整座大院坐南朝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正亮堂大屋一排五栋,分为正亮堂祠和住宅,歇山顶二重檐,二层砖木结构。外墙为水磨青砖砌成,内墙用土砖板扉隔栈,俗称“银包金”,这种筑墙方式既能使墙体稳固,又起到防火作用,同时还有冬暖夏凉的性能。中间最高大部分是正亮堂,即黄氏宗祠,顶处立有一“宝葫芦”形状,象征多子多孙,有福气的意思,从建筑风水学的角度立在屋顶上的宝葫芦可以起到“聚财,聚福,聚气”的作用。走进去,里面有一个偌大的天井,最里头高悬“正亮堂”牌匾,满室雕梁画栋,藻井是描金浮雕“鱼龙图”,傩撑为两对狮子滚绣球图,活灵活现,四周围屏都是用硬木雕刻而成,画面故事人物生动传神,花鸟图案典雅精细,天花板用米浆拌含特选黄土为底色,再在底色上绘画,色彩亮丽别致,客家居室彩绘风格非常突出。正亮堂的门神却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武门神秦琼和尉迟恭,而是用的文门神,画的是包公和文天祥图相,充分显示了黄氏家族对文化教育的尊重与敬畏。在黄氏宗祠内书有四幅对联,一是“汪洋世胄,理学名家”,系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黄旭初所赠。二是“宗支绍宋代,俎豆绵江夏万年;建筑比奚施,风景饶鄢溪一曲。”系民国著名爱国将领黄绍竑所赠。三是“鄢水廻环源流长,青山叠翠蔚人文;祠堂拜谒铭祖训,书院昭示欲飞腾。”四是“承孝友家声,千百年青编记录,东汉降临留岭表;召清江基业,十八代黄甲题名,西城派系衍鄢背”。另祠堂大门上还高悬一幅对联,“江山归一览,夏屋峙千秋。”系原遂川中学校长所题。这些无不彰显正亮堂的古朴高雅和文化底蕴,也充分说明了黄氏家族“勤耕苦读为本,忠孝礼义传家”的家族文化底蕴。

  正亮堂两侧对称的建筑是民宅,依次矮了约50公分。住宅平面呈横排长方形,共有9个厅堂,每个厅堂都是二井三进式,共有18个天井,99间房,当地人俗称“九厅十八井”,九厅是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计十井以及楼背厅三井。“九厅十八井” 建筑设计体现了庐陵文化与客家文化的高度融合,排水、通风、采光因地制宜,特别适应南方的多雨潮湿的气候。天井为四水归堂结构,在风水学中素有“山主子孙,水主财”之说,下雨之时天井的雨水源源不断,寓意着财源滚滚,屋檐水最后归入宅前的风水塘,归总一处来“聚财”。每个厅堂功能各异,相互补充却又相得益彰,上厅主要用于供族人祭祀和族长议事使用,中厅用于接官议政,偏厅用于接客会友,楼厅用于藏书,厢房和横屋用于供住户起居炊沐,左边厅堂的最后端用于女孩子居住的绣楼,保证了女孩子家的私密性。所有厅堂设计用过道相连,有分有合,纵横连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巧妙相连。住宅两侧设“兰亭”“桂室”两处书房,为一厅两厢的建筑,据说是书院先生的书房,走进去让人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飘出的阵阵书香。正亮堂大屋集政、经、居、教等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大家族聚居男女有别、内外有别、尊卑有别、上下有别的居住形态。

  房屋前依次是坪场、屏墙、聚星池、以及外围呈半圆形土围墙。坪场占地860平方米,地面用鹅卵石铺就,坪场与水池间有一道1.26米高的屏墙,屏墙以外的聚星池占地1280平方米,池外设一道半圆形围墙,高3米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牌坊式院门斜开在桂室书房以外的侧面,人员只能从此大门进出。据说既避免了凶煞进门,又保证了宅子的安全、私密和安静。院门右前方有一眼古井,水质甘甜,可日供300人饮用,不管怎么样干旱的年景,从来就没有干涸过。关于这口水井,还有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年乡民大规模患染痢疾,由于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很多人得不到有效医治,痛苦不堪。当时人们发现唯独鄢溪村井下组没有类似病例,系因村民从此井中取水饮用。有些邻村人前来取水,发现井水确有奇效,连一些染上痢疾的病人都喝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人都闻讯跑来取水。黄姓人家十分慷慨,对前来取水的人一一提供便利,赢得了井下井水治百病的佳话。

  耕读传家历来是鄢背村鄢溪组黄氏家族的传统思想。2014年,堆前镇人民政府以燕山书院和正亮堂为主体,依托耕读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特色,打造最美鄢溪古村,建设特色文化乡村,以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依鄢溪一带重点打造了东昇广场、耕读广场、晴耕桥、雨耕桥、九曲回廊、四角亭、六角亭、稻香亭等景观。新建如旧的耕读广场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要由仿古石雕门楼、游客接待中心、电瓶车换乘站、竹简文化墙、铜人雕像、耕犁雕像等组成。仿古石雕门楼为四柱牌楼,由采购河北的青石建造,高8米、宽9.7米,整个门楼雕龙刻凤,在四个柱子上有两幅体现耕读文化的对联,主题楹联为“青灯黄卷先贤志,戴月披星老父勤”,由当代黄氏族人亲自所作。铜人雕像设计为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场景还原,一位老先生在考量一位学子的功课,其余四名学子或埋头苦读,或偷偷提示,雕像神态生动栩栩如生。耕犁雕像高2.8米,由玻璃钢铸造而成,是鄢溪古村传承两百多年的“耕读文化”中的“耕”文化的体现。竹简文化墙高3.5米、宽16.9米,为一幅未完全展开的三字经卷轴,是“耕读文化”中的“读”文化的体现,也寓意着人的一生有读不完的书。2015年,堆前镇政府又争取了上级资金对燕山书院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同年,鄢溪古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3A景区,在由江西省委农工部、省委宣传部、凤凰网主办的另国(江西)百个“最具乡愁”村庄评选中获得第四名。燕山书院和正亮堂这两颗融教育文化和客家文化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将会重放异彩,熠熠生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网站编辑
:
924122021@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39

帖子655

积分2110

图文推荐